市政与交通学院12月13日讯(文/李玉 刘雪妮 图/秦佳明)“我们无法透过岁月的长河,抵达历史的彼岸,却总能时常品味,有一种技艺叫榫卯,有一种精神叫传承。”为吸引更多同学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,知行工作室结合建筑专业特色,于12月11日开展了“共话民传”微课堂第11期——木构纺车榫卯技艺手工体验活动。
课堂上,知行工作室成员李玉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古代木质纺车的发展历史,阐明了纺车在我国古代经济和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,老师同学们共同观看了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》纪录片中关于纺车发展的影视资料,从感知上对纺车的历史与结构有了初步认知。
随后,大家现场制作了木构纺车小模型。从识图到拼装、从绕线到试运转,同学们两人一组边讨论边操作,一个个精美的古代立式手摇纺车模型就在同学们手中诞生出来了。“这比写作业有意思多了!”“通过这次的活动,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木构纺车,对榫卯技艺背后蕴含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”
木构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《方言》,记有"繀车"和"道轨",是一种农耕文化内涵的外延。知行工作室通过本期“学榫卯技艺 传非遗文化”微课堂,将非遗文化与专业特色融合引入学生社区,既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,同时也有力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。
接下来,知行工作室将继续依托“共话民传”微课堂挖掘更多与专业特色相融的非遗元素,让非遗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。
李玉老师演示如何绕线
李玉老师指导同学们给纺车绕线
同学们认真拼装纺车主体结构
学生作品细节展示
学生作品展示